“在重男轻女思想依然浓重的农村老家,儿子明明的降临无疑是一件令全家人兴奋不已的事情。可这份兴奋之情还未持续多久就被内心的惴惴不安取而代之,因为与他姐姐的成长印记比起来,他存在太多的异常。”——明明的妈妈李女士。
出现异常 侥幸对待
九个月大的他在爸爸妈妈的耐心指引下,顺利开口讲话,一声“爸爸”“妈妈”让夫妻二人内心充满了甜蜜。可好景不长,因为从此以后,无论大家怎么教,他就再也不开口了。爸爸给他买来的新玩具,也丝毫引不起东东半点兴趣。姐姐在旁边逗东东玩,他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一定育儿经验的妈妈觉得奇怪:记得儿子当时不这样啊?怎么老感觉他怪怪的?是不是男孩发育比较晚导致的?虽然脑海里出现了无数的问号,但李女士却不知道怎么办,只好抱着侥幸心理,想当然的认为孩子大点就好了。

四处奔走 寻觅良医
转眼,他两岁半了,但年龄的增长并没有意味着孩子回归正常。喜欢抢别人的东西,无论是别人的手机还是眼镜,只要他想要就必须抢到手;不与周围的小朋友玩,看见小孩就躲,硬把他放到人群中,就与别的小朋友打架;喜欢玩手、抠墙,手指经常因为抠墙弄得血迹斑斑……这么多的异常,让一家人不得不承认,孩子可能出问题了。
不甘心的李女士带着孩子辗转于南京、北京、上海等儿童医院,有的医院让等到三岁后加以治疗,有的医院开出了大把的西药,有的医院给予针灸治疗。看着小小的孩子身上扎满四十几个针,他的父母心疼不已,连续一周的针灸未见任何效果后,于是放弃了治疗。
对症治疗 变化巨大
他的姐姐通过网上查询,了解到治疗我国著名治疗儿童脑病专家宗瑛琦的信息。于是一家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了陕西兴平市脑病康复研究所宗主任的诊室。宗教授对他进行了详细的诊断,发现他不仅存在语言障碍,社会交往存在困难,行为还相当的刻板,完全符合自闭症的三大表现。于是给他安排了相关检查。
根据他的自身情况,宗教授根据他独创中西医全新疗法进行了诊治。该疗法 是依据“绿色、微创、非侵入性”的治疗理念,融合了生物化学、分子基因学、生物控制学、分子遗传学、经络学、神经交叉学、阴阳平衡理论及全息效应,主张融入患儿的内心世界,打开患儿的对话之窗,“牵引式”引导患儿回归社会。
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明明发生了很多变化:能够听懂大人的指令了,可以按照爸爸妈妈的要求做事情;人不像从前那样任性了,不让做的事情就不做;与别人的交流互动明显增多,可以跟周围的小朋友一起玩;过马路的时候也不像原来那样不管不顾,现在听到鸣笛声就赶紧躲避……
不言放弃 还你未来
显著的治疗效果让一家人非常高兴。但明明的爷爷奶奶身体不佳,姐姐正在读高中,爸爸妈妈的收入又不多,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