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期症状:脑瘫的早期症状一般是指患儿在0~6个月或0~9个月间表现出来临 床症状。常有:(1)易于激惹,持续哭闹或过分安静、哭声微弱、哺乳吞咽困难、易吐、体重增加不良。(2)肌张力低下,自然运动减少。(3)身体发硬,姿势异常,动作不协调。(4)反应迟钝、不认人、不会哭。(5)大运动发育落后,如不会翻身,不会爬,双手握拳,不会抓物。(6)经常有痉挛发作。 2、诊断要点:(1)要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2)在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3)有脑损伤神经学因素,例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和反射异常。(4)常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5)需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肌病。 2.2分型与表现 (1)痉挛性脑瘫:约 占脑瘫患儿的75%,常与其他型症状混合出现,可以表现为痉挛性偏瘫、双瘫、四肢瘫及痉挛性截瘫。弛缓性双瘫(即软瘫或肌张力低下型瘫)系痉挛性瘫痪的一个特殊过程,最后都将转为痉挛性瘫或手足徐动症。按多数专家意见并入此型。 (2)手足徐动型脑瘫:由于锥体外系受损而出现无目的、不自主的动作、睡眠时消失。多累及全身、头部能力差、面部表情怪,有的出现反复的舌尖伸缩,躯干、上肢不由自主的刻板动作,少数还有节律性不随意的交互活动,震颤。喂养困难,语言障碍,说话含糊不清,占脑瘫患儿的20%左右。 (3)肌张力低下型:小时表现异常安静,抬头无力,显示发育迟缓,自主动作少,仰卧似蛙,俯卧头不能主动偏向一侧,肌张力普遍低下,关节活动过度,喂养困难,语言迟缓,有时吐字不清,占脑瘫患儿的20%左右。 (4)共济失调型:可单独或与其他型同时出现,主要病变在小脑,表现为步态蹒跚,稳定、协调,平衡能力差,指鼻试验错误,肌张力低下。 (5)混合型:同一患儿可出现上述2~3个型的症状,手足徐动与痉挛症状并存,部分部位或某些症状下,肌张力又明显降低。 2.3 中医辨证 肝肾阳虚证:肢体瘫痪,筋脉拘急,屈伸不利,急躁易怒,多动不宁,四肢抽搐,智能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舌质红,脉弦或弦细。 气虚血瘀证:筋脉拘急,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强屈伸则疼痛或有躯干四肢刺痛,或肢体萎软无力,竖头困难,面色苍白,自汗便清,舌质暗,脉涩无力。 脾虚痰阻证:肢体屈伸不利。手不能举,足不能立,语言不利,智力低下,涎出不禁,面色萎黄,精神倦怠少气懒言,肌肉消瘦,舌质淡,苔腻,脉细弱。
|